↓皮内注射仿真模型↓
手臂皮内注射模型
皮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的 方法,主要用于皮肤过敏试验,预防注射及局部麻醉 的起始步骤。传统的皮内注射方法不易成功。在临 床实践中,笔者改进进针方法: 即针尖斜面向上与皮 肤呈 45° 角,进针尖斜面的一半后再平行进针,将斜面 完全进入皮内再注射药物,成功率高,患者疼痛减轻, 且皮肤损伤小。
改良皮内注射法可显著提高注射成功率,且药液不外溢。这主要是由于表皮皮肤致密,以 5° 角进针,进针阻力大,进针时针尖斜 面不易完全进入皮内,且进针太浅,针尖斜面易从皮 内滑出,致使药液外溢,注射不成功。若进针太深,则 皮丘不易形成导致注射不成功,以 45°角进针尖斜面 一半后再平行进针将斜面完全进入皮内,针尖斜面不 易滑出,药液不外溢,提高了注射成功率。 本次结果还显示,两组疼痛程度比较,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( P<0 . 01) ,说明改良皮内注射法可减轻患 者疼痛程度。疼痛程度与刺激强度、作用面积有 关 。皮内注射试验一般都在前臂掌侧下段,因该处 皮肤较薄,易于注射,并有利于试验结果的观察,用 4. 5号针头做皮内过敏试验,以 45°角刺入针头与皮 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,皮肤受损范围小,缩短了刺入 皮肤的时间和范围,减轻了刺激强度,患者疼痛程度 显著减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