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经口明视下插管法) 
	  
	     只有呼吸道畅通(即开放气道),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人工辅助通气。无论是抢救重度外伤还是内科危重病人,首要措施就是保持呼吸道畅通;尤其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,无论是基础生命支持(第一个ABCD)还是高级生命支持(第二个ABCD),排在第一位“A”的始终是开放气道。 
	  
	    气管插管术是建立通畅呼吸道的简捷有效方法,除全身麻醉外,在许多危重病人的抢救中,为有效进行机械通气,清除气管内痰液或血液,防止呕吐窒息,解除呼吸道梗阻创造了先决条件。气管插管所建立的人工气道,成为病人身上最重要的一条“生命线”。 
	  
	   根据CPR`2000国际指南,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“金标准”;但不是唯一的金标准,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临时代替,如无创性氧气面罩、喉罩通气道、紧急环甲膜穿刺等;然而气管插管仍旧是唯一最可靠的方法。 
	  
	一、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
	  
	  1、各种全麻手术; 
	  
	  2、预防和处理误吸或呼吸道梗阻,如腹内压增高、频发呕吐、颈部肿瘤、压迫气管、极度肥胖等; 
	  
	  3、呼吸功能不全,需接人工呼吸机; 
	  
	  4、心跳呼吸停止,需高级生命支持。 
	  
	  二、相对禁忌症 
	  
	  1、喉头水肿; 
	  
	  2、急性喉炎; 
	  
	  3、升主动脉瘤; 
	  
	  4、在心肺复苏时没有绝对禁忌症。 
	  
	三、气管插管的优缺点 
	  
	  (一)优点 
	  
	  1、保持呼吸道通畅,防止误吸; 
	  
	  2、保证人工气道密闭不漏气,便于人工呼吸机的控制与辅助呼吸模式管理,顺利并有效地行正压通气; 
	  
	  3、降低呼吸阻力,减少呼吸作功。 
	  
	  (二)缺点 
	  
	  1、需要专业的解剖、生理学知识和专门的培训; 
	  
	  2、气管导管存在折屈不通、插管过深或导管脱出的危险; 
	  
	  3、插管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,如因操作不当即刻引起的并发症、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,以及拔管后即刻或延迟性发生的并发症等 
	  
	四、气管插管方法学分类 
	  
	  (一)经口或经鼻插管法: 
	  
	   经口插管方法简单快速,而经鼻的耐受性较好。 
	  
	  (二)明视或盲探插管法: 
	  
	    ì弯型喉镜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ì导管盲探 
	  
	  1.明视 í直型喉镜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盲探 í手指探触 
	  
	   î纤支镜引导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î逆行引导 
	  
	  五、有关的解剖学知识 
	  
	  1、喉 头 
	  
	   喉头位于颈4 ~ 5椎体前面,为气管的入口,起调节和维持呼吸及胸腔内压力作用,也是发音的主要器官;由9块软骨及其附连的韧带和9条肌肉组成。 
	  
	   喉头的重要结构包括会厌、声门裂和环甲膜三部分: 
	  
	  (1)会厌—— 位于喉头上方的半月形软骨盖,覆盖气管入口,平时处于半开合状态以便随时呼吸,但正好遮挡住其下方声门裂的视线,直视下无法窥见。吞咽时会厌盖住气管入口防止呛水。 
	  
	  (2)声门裂—— 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,为气管开口的标志;借助喉镜抬起会厌后,即可在明视下显露,声门裂暴露得越好则插管越顺利。声门裂的前2/3由膜性真声带构成,后1/3由杓状软骨声带突构成。 
	  
	  (3)环甲膜—— 甲状软骨前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的膜状韧带,结构十分薄弱。其重要解剖意义在于,如果病人因异物卡喉或喉头水肿造成严重窒息,来不及气管插管或无法气管插管时,可立即实施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,马上缓解呼吸困难,取得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。 
	  
	  2、气 管 
	  
	   相当于颈7~胸5椎体前面,全长约为10~14cm,上连环状软骨、下止隆突;前壁由16~20个气管软骨环组成,后壁为肌肉层,迷走神经支配 
	  
	   气管遇刺激后易发生剧烈呛咳(尤其隆突受到刺激),支气管痉挛或迷走心脏反射而致心搏骤停。 
	  
	  3、左右支气管 
	  
	    右支气管总长2cm,与气管构成20~25°角,内径较粗,易误入 
	  
	   左支气管总长5cm,与气管构成40~50°角,异物相对不易进入 
	  
	  4、上呼吸道三轴线 
	  
	  ①口轴线ü —— 去枕平卧,头低位 
	  
	   ý(直角) 
	  
	  ②咽轴线þ ü —— 头部抬高(抵消) 
	  
	   ý(锐角) 
	  
	  ③喉轴线  þ —— 头部后仰(必须) 
	  
	  三轴线平行得越好,则插管越顺利。 
	  
	  5、气管插管的解剖标志:门齿 ® 舌 ® 悬雍垂 ® 会厌 ® 声门裂 
	  
	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第一标志) (第二标志) 
	  
	六、气管插管的必备器械 
	  
	  (一)喉镜 
	  
	    1、弯型喉镜: 
	  
	   放在会厌的上方抬会厌,暴露声门裂时不会损伤到会厌; 
	  
	   2、直型喉镜: 
	  
	   放在会厌的下方挑会厌,暴露声门裂时势必损伤到会厌,因此现已淘汰。 
	  
	  (二)气管导管: 
	  
	  ①Portey导管       聚氯乙烯制成、特殊无毒 
	  
	   ★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固化套囊、不透X光 
	  
	  ②Parol导管          塑胶化的聚氯乙烯制成 
	  
	七、经口明视下的插管方法与步骤 
	  
	  (一)插管前物品准备 
	  
	  1、弯型喉镜(必须随时保证亮灯) 
	  
	  2、气管导管(检查套囊是否完好) 
	  
	  3、导引钢丝(管芯距导管开口1cm) 
	  
	  4、10ml注射器(用于套囊充气) 
	  
	  5、消毒的液体石蜡(润滑导管壁) 
	  
	  6、牙垫与胶布(用于外固定导管) 
	  
	  7、吸引装置及吸痰管(随时可启动) 
	  
	  8、带活瓣的复苏球囊 (须连接好氧气) 
	  
	  9、铺两块无菌治疗巾(注意无菌观念) 
	  
	  10、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(首先戴好) 
	  
	  (二)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
	  
	  1、摆好体位: 
	  
	   病人仅需取“去枕平卧位”,简单方便,不用采取传统的“经典式”或“修正式”体位; 
	  
	   而术者站立于病人的头顶部,两脚一前一后蹲弓步,身体尽量往下沉,视线与喉轴线平行。 
	  
	  2、开放气道: 
	  
	   术者用双手托病人双下颌(大拇指放置于两侧鼻翼附近),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;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,显露喉结。 
	  
	  3、必要时(指病人有心跳时),采用面罩给纯氧1分钟,以防插管过程中诱发病人心搏骤停。 
	  
	  (三)在解剖标志引导下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
	  
	  4、保护口唇: 
	  
	  随手将右手拇指伸入病人口腔,同时用食、中指提起下颌,更好地开放气道;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交叉拨开上下嘴唇,保护好口唇牙齿。 
	  
	  5、喉镜置入口腔: 
	  
	   术者左手持弯形喉镜 (握持手势须正确),沿右侧口角垂直进入口腔;然后将舌体推向左侧,喉镜移至口腔正中线上。喉镜必须居中,否则将导致声门裂暴露得不好。 
	  
	   喉镜进入口腔后,术者右手不需再保护口唇,应及时将右手移至病人前额,用虎口往下压额头。 
	  
	  6、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: 
	  
	   喉镜在口腔居中见到悬雍垂(第一标志)后,继续慢慢推进喉镜;待喉镜尖端过悬雍垂后,喉镜暂不深入,在原位上翘喉镜。 
	  
	   待喉镜转弯绕过舌根部后,即可见会厌 (第二标志),喉镜始终在会厌的上方继续深入,直至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。 
	  
	  7、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: 
	  
	   待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后,即须向前上方用力提喉镜 (沿45°角的合力),此时决不能以病人的牙齿为支点去撬门牙(可下压喉结)。 
	  
	   用力上提喉镜即可使会厌随之而抬起,暴露其下方的声门,立马见到左、右声带及其之间的裂隙。 
	  
	  上提喉镜的三个前提条件: 
	  
	   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,才能做“上提喉镜”的动作—— 
	  
	  (1)喉镜必须居中; 
	  
	  (2)喉镜必须在会厌的上方; 
	  
	  (3)喉镜尖端必须抵达会厌根部。 
	  
	  (四)直视下插管并调整深度 
	  
	   8、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: 
	  
	   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(握持部位在导管的中后1/3段交界处),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,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入导管;轻柔旋转导管,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声门裂进入气管内。 
	  
	  9、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: 
	  
	   待导管通过声门裂1cm后,拨出管芯再前进,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。准确的插管深度为:成人再送入5cm(小孩2~3cm),即声门裂下6cm;此时套囊已完全通过声门裂,而导管顶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cm(经X光胸片证实)。 
	  
	  10、调整好插管深度后,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,顺序不能颠倒。 
	  
	  (五)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?! 
	  
	  11、尽管是在明视下插入导管,为确保万无一失,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: 
	  
	  (1)出气法¡ª¡ª按压病人双侧胸部,听和看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; 
	  
	  (2)进气法¡ª¡ª挤压复苏球囊,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,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,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。 
	  
	  (六)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
	  
	  12、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,顺序为先内再外而固定: 
	  
	  (1)内固定——往套囊内充气5~10ml左右,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; 
	  
	  (2)外固定——然后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,将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;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,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。要求牢固美观。 
	  
	  (七)保持呼吸道畅通 
	  
	  13、气管插管成功后,应随时吸痰、湿化和护理,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;吸痰和湿化的方法要正确,注意无菌操作。 
	  
	  14、最后连接好人工正压通气装置,主张先用复苏球囊手动捏皮球,而不要急于接人工呼吸机;待使用复苏球囊抑制掉病人自主呼吸,并调节好呼吸机参数试运行无误以后,再过渡到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
	  
	  (八)特别提示 
	  
	  1、气管插管要求动作熟练、快速紧凑,时间在60秒钟内完成(不包括插管前的物品准备)。如果是参加比赛或操作考核,需要用秒表计时,在60秒的基础上每提早或延迟1秒钟,给予相应的分值(如0.2分)加分或减分。 
	  
	  2、如果气管插管失败或不顺利,应立即停止插管、退出喉镜和导管,不要再盲目地去乱捅;必须马上改为面罩给氧,一分钟后再次尝试;以免因插管时间过长,造成病人心搏骤停,或者喉头被捅水肿。第二次插管则重新开始计时计分,不受第一次插管时间延迟的影响。 
	  
	  3、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的动作,必须认认真真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去作,这是为了对病人负责。如果是考试时,自己察觉导管不在气管内,可以给第二次插管机会再试;但如果检查不认真,自己没有发觉导管误入食道,而浑然接上人工正压通气装置,则不可能给第二次插管机会,因为此时病人已经被你“吹”死了! 
	  
	  (九)操 作流  程  图 
	  
	        去枕平卧            托双下颌               有心跳时 
	  
	  体位----------——﹥开放气道-------———﹥面罩给氧---------———﹥ 
	  
	   保护口唇牙齿        居中缓慢插入        沿中线缓慢上翘 
	  
	  进入口腔 ---------———﹥舌体------------———﹥悬雍垂-------------———﹥ 
	  
	   (第一标志)   
	  
	   防止喉镜过深             上提喉镜压喉结           轻柔旋转导管 
	  
	  会 厌---------——----—﹥暴露声门--------------———﹥声门裂--------------———﹥ 
	  
	  (第二标志) 
	  
	    过声门裂6cm            确认在气管内 
	  
	  插入导管-----------———﹥深度插到位—— ------—﹥固定导管 
	  
	  八、拔管指征及注意事项 
	  
	  1、自主呼吸恢复良好,咳嗽和吞咽反射存在;双肺呼吸音正常,脱离吸氧后无缺氧现象。 
	  
	  2、呼吸频率,成人14~20次/分,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;动脉血气分析保持正常。 
	  
	  3、呼唤病人有反应,如睁眼、抬眉、张口、举手等。 
	  
	  4、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物;更换吸痰管后,再吸净气管导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,     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秒; 
	  
	  5、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并超出导管远端,然后保持负压边吸边拨,一同拨出; 
	  
	  6、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,观察呼吸,循环稳定后方可离开。 
	    
	 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