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低温心肺复苏抢救措施与处理方法 |
CPR490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>>点击了解产品详情
心脏骤停有很多情况引起,急救低温引起的心脏骤停,其中低温所引起的心脏骤停是在特殊环境下常见的一种。指在严重的低体温伴随着显著的重要器官功能降低时,会使患者在初期的评估中出现类似临床死亡的表现。低体温性心跳停搏发生后完全实现神经系统的复苏是有可能的,患者应尽快复温,有条件应转送至具有可检测复温程度的医疗中心。
严重意外低温(体温<30℃)伴有明显的脑血流和痒需减少,心排血量降低,动脉压下降。因脑和心血管功能明显抑制,患者可表现为临床死亡,但有可能完全复苏保持神经功能完好。患者的末梢脉搏和呼吸往往难以觉察,但不应根据临床表现就停止救治。
低温的治疗程序,也适用于溺水患者的救治。如下:
所有低温患者的处置:1.除去湿衣服。2.避免热的丢失和风吹。3.保持平卧位。4.避免粗暴搬动。5.测量中心体温。6.测量心率。
低温患者可分为有呼吸、脉搏和无呼吸、脉搏。
有呼吸、脉搏的救治程序为:中心体温在34~36℃(轻度低温),被动复温,主动外部复温;中心体温在30~34℃(中度温度),被动复温,主动外部复温(仅躯干部);中心提问 30℃(严重低温),应主动内部复温。主动内部复温主要操作为:1.静脉输液加温(43℃)2.痒加温、加湿(42~46℃)3.腹腔灌洗4.体外循环复温5.应用食管复温管。继续内部复温直至中心提问大于35℃,恢复自主循环后,才能停止心肺复苏。
无呼吸、脉搏的救治程序为:开始心肺复苏,判断室颤或室速,进行除颤1次,立即心肺复苏5个周期;在气管内插管,用温、湿氧气通气,建立静脉通道,输注温生理盐水。中心体温达到大于30℃以上,就继续CPR,中心室温升高时可对室颤或室速反复除颤;中心体温小于30℃,应该继续心肺复苏,停止静脉给药,除颤一次,立即心肺复苏,并转送医院就诊。
严重意外低温为一可以预防的事故,有时与患者饮酒过量有关。低温的成功复苏需要急救人员接受高级训练,并应用适当的复苏方法。因严重低温往往在此前伴有其他疾患(如药物或饮酒过量、创伤),医生必须发现和处理这些情况,并同时治疗低温。
|
|
上一篇: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十大要点 |
下一篇:火灾受伤后应如何护理 |
|
|
|
 |
|